目前,液晶彩電已陸續進入社會維修。如何易學快修液晶彩電已成為許多維修人員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尚未接觸過液晶彩電的維修人員。本文在廣泛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精選出廣大維修人員關注度頗高的液晶彩電維修熱點與難點問題,以問與答的方式進行講解。在講解中,大幅簡化理論分析,突出檢修方法與技巧,注重橫向比較,以信號流程、新型元器件檢測及故障判斷為重點,力爭通俗易懂、系統實用。
問1:液晶彩電顯像原理與CRT彩電相同嗎?答:液晶彩電的顯像原理不同于CRT彩電。簡單地說,液晶彩電的顯像原理類似燈箱廣告一樣。在燈箱廣告中,后面是發光燈管,前面是印有廣告內容的畫面,如圖1所示。
而在液晶彩電中,只不過將固定的廣告畫面換成了活動畫面而已。這個能“呈現”活動畫面的器件就是液晶彩電中的核心部件一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呈現”的活動畫面是不發光的,必須要在背光的照射下,才能看到顯示的圖像。這與能主動發光的CRT(陰極射線管)或等離子屏(PDP)不同。換句話說:CRT彩電或等離子屏上的每一個像素(構成圖像的最小單位點)就是一個小光源,一幅圖像的形狀與色彩由不同位置的小光源發光與否來決定,如圖2所示;液晶屏上的每一-個像素相當于-一個光線遮擋片,一幅圖像的形狀與色彩由不同位置的遮擋片是否遮擋背光來決定,如圖3所示。
問2:目前市售的LED電視與液晶彩電有何不同?答:目前市場上所謂的LED電視,本質仍是液晶電視(不是真正的LED電視),只是將背光由燈管改為發光二極管(LED)而已,如圖4所示,其顯像原理和普通液晶電視相同。對于這類電視較為準確的說法應是采用LED背光的液晶電視。
真正的LED電視用由LED直接成像,與CRT、PDP一樣屬于主動發光器件。彩色的LED顯示屏用R、G、B三個LED管組成一個像素點,通過控制每一一個像素 點的亮滅來實現圖像的顯示。
問3:液晶彩電主 要由哪些部件組成?答:液晶彩電主要由電源板、信號處理板(又稱主板、數字板或高頻板+解碼板)、背光燈驅動板、邏輯板(又稱TCON板、中控板或時序控制板)及液晶屏組件組成,如圖5所示。
電源板的作用是為信號板、背光燈驅動板及邏輯板等電路提供供電。其中,+5VSB電壓供CPU及遙控接收頭,+5V、+12V供給信號板,+24V或其他較高的電壓供背光燈驅動板。電源板的開/待機僅受信號板上的微處理器控制,通常為高電平開機、低電平待機,有少部分電源板的開/待機控制與此相反。
信號板的主要作用是將RF信號及AV、VGA端子YPbPr(逐行色差信號)、YCbCr (隔行色差信號)、VGA(RGB信號)等信號轉換成邏輯板所能識別的信號(目前的主流格式為低壓差分,即LVDS)。另外,信號板還負責接收遙控及按鍵控制信號,并輸出相應指令控制電源的開/待機及背光燈的開/關與亮度調節。
背光燈驅動板的作用是點亮液晶屏面板后面的背光。在采用冷陰極燈管的液晶彩電中,由于冷陰極燈管需較高的啟動電壓(約1500V)及維持電壓(約600V),所以其配套的背光燈驅動板實質為升壓電路,故背光燈驅動板又稱為高壓板升壓板或逆變器。由于背光源的不同,背光燈驅動板的外形及電路差異較大,但其共同點是板上均沒有插座或插頭,通過連線與屏內部的背光燈相連。
邏輯板也稱TCON板或時序控制板,作用是把信號板送來的LVDS或TTL圖像數據信號、時鐘信號進行移位寄存處理,將其轉換成屏能夠識別的控制信號(行列信號,RSDS),控制屏內的TFT管工作,從而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
問4:什么是LVDS與TTL信號答: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是一種低擺幅的差分信號技術,它使得信號能在差分PCB線對或平衡電纜上以幾百Mbps的速率傳輸,其低壓幅和低電流驅動輸出具有低噪聲和低功耗等優點,目前已成為液晶屏的上屏信號的主流方式,故液晶彩電所用的絕大多數液晶屏的接口均為LVDS,這類屏也常簡稱為LVDS屏。簡單地說:TTL信號(晶體管一晶體管邏輯電平信號)就是幅值為5V的方波信號,+5V等效于邏輯“1”,0V等效于邏輯“0”。TTL信號的傳輸速度快,傳輸延遲時間短( 5ns~10ns),但是功耗大,且信號路數較多。在早期的液晶屏中,尤其是小屏幕液晶屏,上屏信號有采用TTL方式的。
問5:什么是電源二合一板?答:不少電視廠家為了簡化液晶彩電的內部結構、降低生產成本,把液晶彩電的開關電源和高壓背光板組合在一-起,做在一塊板上,如圖6所示,既為液晶彩電整機提供電源(各種電路的vcC及CPU供電),又向背光燈管提供高壓。這種板一般稱為電源二合一板、IP整合板或IP板。其中,I為INVERTER(逆變器)的縮寫;P為POWER (功率/電源)的縮寫。
在IP板中的逆變功率輸出電路中,其供電通常直接采用開關電源初級PFC電路輸出的380V電壓,而在電源與高壓板各自獨立的電路結構中,逆變功率輸出電路的供電多采用+12V(22英寸及其以下產品)或+24V(22英寸以上產品)供電。兩者相比較,IP板不僅電路簡潔,還能降低電路損耗,提高效率。同時,因IP板的逆變末級直接采用熱地側的380V供電,故對電路的電磁輻射及抗千擾能力要求較高,否則屏上易產生干擾。
問6:什么是信號二合一板?答:現在也有不少液晶電視將邏輯板與信號板合二為一,如圖7所示,即這種二合一信號板直接輸出液晶屏所需的行列驅動脈沖。
問7:常說的液晶屏是指什么部件?答:液晶屏這一說法較籠統,有時是指一個由較多器件構成的組件,即下面所稱的液晶屏組件;有時僅指由少數幾個部件構成的液晶面板,下面詳細加以介紹。
在液晶彩電中,其核心部件是液晶屏組件,其成本約占整機的1/2~2/3。液晶屏組件包含的部件較多,如圖8所示,因部件精密且易碎裂,同時為了保證能正常顯示圖像,邏輯板與背光燈驅動板也作為了配套部件(部分液晶屏沒有配背光燈驅動板,而是由電視生產廠家自行按照屏中燈管要求裝配)。圖中所有部件固定在一起,常作為一個整機出售,這就是常說的液晶屏。
前框:用來保護LCD的邊緣,并防止靜電放電損壞液晶面板的相關電路,還具有加固LCD結構的作用。
水平偏光片:偏光片是一種只允許某偏振方向的光線才能通過的光學片板,入射光線經過水平偏光片后,水平方向的光線通過,垂直方向的光線則被吸收;在制作LCD的過程中,必須_上下各用一片,并且成交錯方向置人,主要用途是在有電場與無電場時使光源產生位相差而呈現不同的狀態,用以顯示字幕或圖案。
彩色濾光片:在彩色的LCD中,需安裝有彩色濾光片。光源發出的強光經由彩色濾光片后產生彩色畫面。彩色濾光片制作在玻璃基板之上,將紅綠、藍三原色的有機光阻材料制作在每一個像素之內。
液晶:液晶是一種特殊物質,除了具有一般固體晶體的光學折射特性外,同時又具有液體的流動性,且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可以通過電場或磁場來控制。
TFT玻璃:TFt玻璃面板實質是一個由數百萬個TFT驅動管和控制液晶區域的ITO (透明導電金屬)組成的一個矩陣,又稱為陣列。
垂直偏光片:人射光線經過垂直偏光片后,垂直方向的光線通過,水平方向的光線則被吸收。
驅動IC與印刷電路板:該部分就是常說的行列驅動電路,主要功能輸出電壓給像素,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扭轉程度。
擴散片:擴散片的作用是將背光模組射出的光源擴散,并使其亮度均勻。
擴散板:和擴散片的功能類似,目的是提供一個均勻的面光源。膠框:主要是用來固定整個背光模組,并防止碰撞背光板模組。
背光源:因為液晶材質本身不發光,所以必須依靠外界光源來達到顯示的功能。背光源一般位于液晶面板的后方,故稱為背光源。
背板:將背光源、液晶面板及電路等元器件固定在外框結構架上的設備,用于LCD的最終組裝。
邏輯板:把信號板輸來的訊號轉為LCD的顯示訊號。
背光燈驅動電路板:對于冷陰極燈管而言,其作用是把開關電源提供的直流電壓變換為高頻高壓的脈沖交流電,以點亮冷陰極燈管;對于LED背光而言,其作用是把開關電源提供的直流電壓變換為恒流的直流電壓,以點亮發光二極管。
[提示]在液晶屏組件中,水平偏光片、彩色濾光片、液晶、TFT玻璃、垂直偏光片及驅動IC與印刷電路板合成一體,這就是常說的液晶面板,整個厚度約三四毫米。液晶屏面板是整機中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在無專用工具的情況下,不可再進行拆卸,只能進行整體更換。
綜上所述,液晶屏組件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能“呈現”活動圖像的液晶屏面板,二是由擴散片、擴散板及背光燈等組成的背光組件,如圖9所示。其中,擴散片、擴散板又稱導光板,其作用是將背光均勻地分布到液晶面板上的各個區域,因此又常常將其統稱為均光組件。經過實驗測算,在通常情況下,經過均光組件及液晶屏面板后的光線能量不足背光源總能量的10%,但光柵的最大亮度仍取決于背光源的最大亮度。
問8:常說的TFT LCD是指什么?答:前面提到的液晶面板也就是常說的TFT LCD(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即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從它的英文全稱中可以看出這種顯示器的構成主要有兩個要件,如圖10所示,一個是薄膜晶體管(TFT),用來產生電壓,從而控制液晶轉向,即控制通過的光線多少,從而形成不同的灰階(從最暗到最亮之間不同亮度的層次級別,層級越多,則呈現的畫面效果也就越細膩)。薄膜晶體管安裝在透明的玻璃上,即圖8中的TFT玻璃。另一個就是由紅、綠、藍液晶分子構成的像素。像素是構成圖像的最小單位,即常說的最小“發光點”。對于彩色顯示屏而言,常說的一個像素是指由R.G.B三個子像素組成的一組像素。
問9:軟屏與硬屏有何不同?答:液晶屏有軟屏(VA)和硬屏(IPS)之分,但兩者差別在于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硬屏液晶分子是水平排列,而軟屏液晶分子是縱向排列。由于硬屏的液晶分子呈水平排列,因而在結構上更加穩固。當用手觸摸時,硬屏液晶分子稍微下陷,但是整體分子還呈水平狀,而軟屏的液晶分子則下陷厲害,會出現大家熟知的水紋現象。
[提示]硬屏并不是在液晶面板的前面加有防碰撞的透明材料,而是與軟屏一樣,仍存在非常脆弱這一物理缺陷,也同樣怕碰撞。
另外,硬屏采用廣視角技術,面板內的像素排列成魚鱗狀,且線條較粗,如圖11所示。在實際選購時,可先用手觸摸看有無水紋,再靠近面板仔細察看其內部的像素排列來判斷是否為硬屏。
目前,市場上的高端大屏幕液晶彩電大多采用夏普(SHARP)屏、三星屏、LG-Philips (LG- 飛利浦)屏。其中,硬屏基本由LG-Philips一家在獨撐。雖然夏普屏三星屏采用軟屏,但他們在像素排列上采用了獨特的新技術,產品各有特色,其顯示效果也不遜色于硬屏??傊?,軟屏與硬屏只是在制作工藝,上有所不同,盡管硬屏在色彩還原、響應速度方面優于軟屏,但軟屏在節能、黑色純度方面優于硬屏,總體上來說二者在性能,上并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
值得一提的是,國產液晶彩電的中低端產品大多采用AUO(友達)和CMO(奇美)屏,這類屏雖屬于軟屏,但像素排列沒有特色,如圖12所示,其顯示效果明顯低于夏普屏與三星屏。
問10: 俗稱的亮屏與暗屏是什么意思?答:俗稱的亮屏就是所謂的NW (Normally white)屏,是指不給液晶面板施加電壓時,面板是透光的,正面看起來是亮的,也就是亮畫面。俗稱的暗屏就是所謂的NB(Normally black)屏,是指不給液晶面板施加電壓時,面板無法透光,正面看起來是黑色,也就是暗畫面。NB屏與NW屏的差別僅在偏光板的相對位置不同而已,其他并無差別。
對于NB屏來說,其上下偏光片的極性一致,即偏振方向平行,所以當NB屏不施加電壓時,光線會因為液晶分子將其旋轉900而無法通過,如圖13所示;NW屏的上下偏光片的極性相反,即偏振方向垂直,所以當NW屏不施加電壓時,光線會因為液晶分子將其旋轉90°而正好通過,如圖14所示。
通常,液晶顯示器或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屏多采用NW屏,因為電腦軟件多為白底黑字的狀態,即亮著的區域或狀態占大多數,使用nW屏就比較省電; NB屏大多應用于背景為黑底狀態環境中。
問11:液晶彩電的電路結構與普通CRT彩電有何不同?答:普通CRT彩電主要由電源電路、.CPU控制電路、高頻頭、中頻信號處理電路、亮度信號處理及彩色解碼電路、伴音信號處理電路及行、場掃描電路、視放電路組成,如圖15所示。從各單元電路的功能來看,主要可分為電源電路.CPU控制電路、聲像信號處理電路及光柵形成電路四大部分。其中,電源電路主要為CPU控制電路提供+5V供電,為信號處理電路提供+5V+8V或+12V供電,為光柵形成電路提供+110V~+145V(與機型有關)的行掃描供電。在部分機型中,電源電路還為場掃描電路提供+24V~+28V的供電。光柵形成電路主要指行、場掃描電路及顯像管附屬電路,其作用是發射電子,并完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電子束掃描,以形成光柵。
從電路功能上看,液晶彩電的電路仍具有電源電路、CPU控制電路、聲像信號處理電路及光柵形成電路四大部分,如圖16所示,由于終端顯示器件有著本質差異,故部分電路結構差異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液晶彩電用背光燈驅動電路及均光組件取代了CRT彩電的顯像管附屬電路以滿足發光條件;用液晶屏內部的行列驅動電路取代了CRT彩電的行、場掃描電路,以完成整幅光柵的顯示,如圖17 所示。
(2) CRT顯像管只有最大分辨率之說,不存在標稱分辨率的問題,也就是說,只要調整加在電子束上的偏轉電壓,就可改變其顯示圖像的分辨率。而對于液晶屏而言,屏一旦制成,其物理分辨率(常稱為屏的標稱分辨率)便已固定,不能更改,LCD顯示器的常見分辨率標識見表1。若要接收非標稱分辨率的信號,就必須采取復雜的圖像縮放算法,將其變換為標稱分辨率信號,這一處理過程常稱為圖像縮放處理(Scaler)或格式變換,其對應的電路則稱為圖像縮放處理電路或格式變換電路。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在液晶彩電的圖像信號處理電路后端應設有圖像縮放處理電路,這是普通CRT彩電所沒有的。另外,圖像縮放處理電路輸出的信號為LVDS信號,還需要邏輯板處理后才能驅動液晶面板。從作用上看,邏輯板的作用與CRT彩電的視放板相當,但兩者又.有著本質的區別:視放板的本質是電壓放大器,邏輯板卻不是一個單純的放大器,而是一個內置軟件及固有程序的組件。
(3)大部分液晶彩電的電源電路采用帶有PFC(功率因數校正)功能的開關電源,尤其是大屏幕(26英寸及其以上)液晶彩電,且輸出電壓也有別于CRT彩電。綜上所述,液晶彩電的電路組成框圖如圖18所示。從圖中不難看出,液晶彩電的CPU控制、高中頻放大及伴音信號處理電路與CRT彩電基本相同;去隔行處理及數字解碼電路與高清CRT彩電基本相同。例如在長虹LS10機芯的液晶彩電中,視頻解碼及A/D轉換采用芯片SAA7117AH,如圖19所示,該芯片也大量用于高清CRT彩電的數字板中。
問12:液晶彩電與液晶彩顯的電路結構有何不同?答:從電路結構上講,液晶彩顯可認為是液晶彩電的簡化版,即沒有高中頻信號處理電路、伴音通道及去隔行處理等電路,其電路結構如圖20所示。
在實際電路中,部分小屏幕液晶彩電,尤其是拼裝機(或山寨機),其主板就是在液晶彩顯的主板上增加了上述電路而成。市售的一款通用型液晶彩顯主板如圖21所示,其CPU型號為RTD2120L,圖像縮放處理芯片為RTD2033V。圖22是一款小屏幕液晶彩電的主板,其CPU與圖像縮放處理芯片與圖21相同,僅增加了高頻調諧器、中頻放大、伴音功放AV切換等電路。
值得一提的是,用于液晶彩顯的液晶屏與用于液晶彩電的液晶屏有所不同,前者所用屏一般稱為PC屏,主要用于顯示靜止的圖形和字符,且是近距離觀看,其亮度對比度可視角及色彩要相對差-些;后者所用屏一般稱作AV屏,多項性能參數均優于PC屏,尤其是可視角與動態范圍。由于AV屏的成本高于PC屏,因此在部分小屏幕液晶彩電中,有用PC屏冒充AV屏的情況出現,選購時可從彩色是否鮮艷,可視角是否較寬,快速運動圖像有無拖尾現象來辨別。
問13:對于非標稱分辨率信號,圖像縮放電路如何處理?答:圖像縮放處理電路實際上是通過改變圖像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使視頻內容適合于顯示屏分辨率,從而得以正常顯示。對于非標稱分辨率信號,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居中顯示和擴展顯示。
居中顯示:如果屏的分辨率為1024X768,而信號的分辨率為640X480,則處理電路只將信號居中顯示在屏的640X480個像素單元內,其余的像素不顯示,處于黑屏狀態。這種方法雖然顯示面積較小,但由于無縮放處理,所以顯示效果較好。
擴展顯示:圖像縮放處理電路采用復雜的圖像縮放算法,針對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1 )縮放比例為整數如果標稱分辨率為UXGA(1600x1200),而信號的分辨率為800x600,則將信號放大2倍,便可顯示在屏上,由于行、場均整數倍放大,所以無線性失真。
(2)縮放比例為小數如果標稱分辨率為XGA(1024X768),信號的分辨率為640X480,則行場的放大倍數均為1.6, 由于像素的不能再分割,因此縮放電路會采取一定的算法,對行、場信號進行同倍數的放大或縮小,使之能對應到像素上,如圖23所示。在此過程中,雖會產生線性失真,尤其是圖像的邊線,但總體上看還是沒有明顯失真。
(3)行場縮放比例不一致如標稱分辨率為xGA (1280X1024),信號的分辨率為800X600,則行的放大倍數為1.6, 而場的放大倍數為1.7, 此時縮放電路會采取特殊的非線性算法,決定哪個像素該放大,哪-一個像素不放大,即所有的像素并不是同步放大,這就存在縮放誤差,因此有時會出現明顯的圖像失真現象。
問14:液晶屏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答:液晶屏的技術指標有很多,如屏幕尺寸、像素點距、分辨率對比度亮度、最大顯示色彩數、響應速度等。就目前用于液晶彩電的液晶屏而言,除屏幕尺寸這一參數外,主要還應注意以下三個技術指標:
(1)分辨率
分辨率是液晶屏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分辨率是指液晶屏用于顯示圖像的像素個數,通常用一行的像素點個數乘以每列的像素點個數來表示,即HXV。分辨率越高,顯示的畫面也就越細膩,當然制造成本也越高。例如:分辨率為1366X768的液晶屏表示一行有1366個像素點(每個像素點由R、G、B三個子像素點組成,下同),每列有768個像素點,則該屏共有1049088 個像素點;分辨率為1920X1080的液晶屏,表示一行有1920個像素點,每列有1080個像素點,則該屏共有2073600個像素點。前者常稱為標清屏,后者常稱為全高清屏(FULLHD)。其實,分辨率1366X768的液晶屏已基本能滿足要求,包括播放DVD(720X480 )圖像。
(2)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是指液晶由明轉暗或者由暗轉明所需的時間。一般來說,響應時間越短越好。按照人眼的反應時間,響應時間最長不超過30ms,一旦超過,就會出現運動圖像的遲滯現象,即常說的拖尾現象。電影的放映速度是每秒24幀,而DVD的放映速度則是每秒30幀,經過計算,液晶顯示屏的響應時間在25ms左右就能欣賞DVD影片。從接收真正的數字高清電視信號而言,液晶彩電的響應時間最好低于16ms,這樣顯示高速運動畫面的效果才會更好。
(3)可視角度
可視角度分為水平可視角度和垂直可視角度,水平可視角度是以液晶屏的垂直中軸線為中心,向左和向右移動,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范圍;垂直可視角度是以液晶屏的平行中軸線為中心,向上和向下移動,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范圍,如:150°/120°,表示水平可視角度為150°,垂直可視角度為120°。早期的液晶屏可視角度較小(低于120°/100°),當用戶稍微偏離屏幕中心時,畫面就會失真變色,現在部分高檔液晶屏的可視角度已達到178°/178°,這已完全能滿足不同角度的觀看要求。
問15:液晶彩電與等離子電視(PDP)的顯像原理有何不同?答:液晶彩電的顯像原理與結構在前面已進行了講述,下面對PDP的顯像原理進行簡單地分析,從而也就不難發現兩者的區別。PDP就是利用氣體放電引起熒光粉發光這一特點設計制造的顯示器。簡單地說, PDP屏就是把分別發紅綠、藍光的日光燈的體積做得足夠小,然后按紅、綠、藍的順序排列在一起作為一個“像素點" ,控制各日光燈電源的通/斷,“像素點"就能發出多種顏色的可見光。
實際的PDP顯示屏采用了等離子管作為發光元件,大量的等離子管排列組成屏幕,每個等離子管對應的腔內都充有氖、氙等惰性氣體,如圖24所示,圖中XN為氙(Xenon)氖(Neor)混合氣體。在等離子管電極之間加上高壓后,封在兩層玻璃基板之間的等離子管小腔中的氣體在電子放電時會產生紫外光;紫外光激勵平板顯示屏上的紅、綠、藍三基色熒光粉,從而發出特定波長的可見光,其工作機理類似普通日光燈。每個等離子管等效-一個像素,這些像素明暗和顏色變化,則組合產生了各種灰度和色彩的電視圖像。等離子屏里含有的等離子管總數越多,則呈現圖像的像素越多,圖像也就越清晰。目前,普通42英寸的等離子屏含有等離子管的總數一般為852x480個,個別的為1024X768個;50英寸的等離子屏含有等離子管的總數為1366X768 個。
等離子顯示屏的前后是兩塊相距幾百微米的玻璃面板組成,玻璃板中間密封排列著大量的等離子管。前玻板是由玻璃基層、電極、氧化鎂(MgO)保護層構成,并且在電極上覆蓋透明電介層(DielectricLayer)及防止離子撞擊電介層的MgO層;后板玻璃上有數據(Data)電極、電介層及長條狀的間隔壁( BarrieRib)。間隔壁內側依序涂敷紅、綠、藍色的熒光粉,如圖25所示。
相鄰的紅、綠、藍色熒光粉及其間隔壁便組成一一個小的重復單元,此單元就是上文所說的等離子管,一些書上形象地稱之為“細胞”。將前后玻璃面板壓緊后再抽真空,并充入氖、氙等惰性氣體加以密封,這就構成了一個復雜的輝光放電器件一等離子顯示屏。
若每幀圖像由n行m列像素組成,則需n對放電電極,因電極在水平方向上平行且均勻排列,其中n個電極等電位,故連在一-起以一端子引出,稱為維持電極Z;另外n個電極分別引出,稱為掃描電極Y;在.豎直方向上有m列,則數據電極有m組,每組3個電極,分別對應三基色并分別引出,稱之為數據電極X,電極示意圖如圖26所示。
正交布置的維持電極和數據電極構成了nX3m個小放電管陣列,每個最小單元即為一個基色單元,也就是一個像素;同時也不難看出,控制每個像素的亮度和色調需1+n+3m個端口??梢?,等離子顯示屏內部結構非常精密,也就是說等離子屏的生產技術及工藝要求極高。目前,各個等離子顯示屏廠均以生產42英寸(16:9)的VGA等離子屏為主。這種等離子顯示屏中每個等離子管的大小約為0.36mm。'若將分辨率由VGA提高至xGA時,每個等離子管的尺寸會縮小至0.24mm,這意味著顯示屏的結構更高密度化,顯示器中的各構件形狀均要發生變化,如:間隔壁尺寸、電極尺寸、電介層膜厚度、熒光粉的厚度等,這此高精細化的改變,必然會造成制造成本的劇增。
總之,PDP的顯示原理與液晶屏不同,PDP是一種把熒光燈做得極小,按矩陣方式排列,利用氣體放電發光而產生圖像的顯示器。
PDP顯示的圖像的各像素點是在同一時刻被“點”亮的,一個發光點只有發光與不發光兩種狀態;圖像的亮度取決于一個周期中相應發光點多長時間處于發光狀態;彩色顯示則通過空間混色來實現。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