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傳統的彩電消磁電路是利用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俗稱PTC元件)進行消磁。但消磁后熱敏電阻中仍有毫安級電流通過,以維持熱敏電阻的高溫,其弊端是既耗電能,又使消磁電阻的使用壽命縮短,不少用戶在看完電視后,往往只按遙控器“待機”鍵關機,這種情況下,消磁電路和開關電源仍在繼續耗電,這與現在提倡的節能、綠色環保理念相悖。因此,現在生產的新型彩電(含彩顯)都是由CPU消磁控制端子發出-脈沖電平,經開關三極管控制繼電器常開觸頭導通,使消磁電路對彩管(彩顯)迸行消磁,脈沖電平過后,開關三極管截止,繼電器復位(常開觸頭斷開),消磁電路開路,消磁電路不再耗電。那么能否對原來生產的彩電消磁電路進行改進,也達到上述效果呢?經筆者試驗,回答是肯定的。

         這種改進實際電路很簡單(見圖1),其原理是:電視機工作后產生的直流12V電壓(可由開關電源或行輸出變壓器提供)經R1對電容CI、C2充電,開始充電時R1兩端電壓降大于控制管Q的導通電壓(即Ube≥0.7V),于是Q飽和導通,繼電器J得電->常開觸頭閉合->接通消磁電路對彩管(或彩顯)進行消磁,經兩三秒后,電容C1、C2充電基本完畢。當R1兩端壓降小于0.6V時,Q由導通轉為截止->繼電器J失電->常開觸頭斷開->消磁電路電源斷開,消磁工作結束且不再耗電,這是優點之一。

        圖1中,經實測在電容C1、C2開始充電時流過R1電流為150mA,瞬時功率約為1W,故用1W功率的電阻足夠。C1、C2 為兩個470uF/16V規格的,如有1000uF/16V規格電容,則用一個電容替換C1、C2即可。R2為電容電荷泄放電阻,保證在關機后對電容C1、C2極板上電荷進行中和,功率1W就可以。當R2的阻值為15k時,可在關機5分鐘后開機,能進行再次消磁。繼電器選用DC 12V 20A規格的,Q為Vce> 50V、lcm> 100mA的NPN型硅開關管,比如3DK4、3DK9即可。

       圖2是該消磁電路的印制板圖。元件裝好后,用快干膠貼在開關變壓器上或電源空閑處,不必調試即可正常工作。這樣改進的優點之二是錯開了消磁電路消磁和開關電源啟動時的大功率同時用電,減輕了對電網和電源輸入電路的沖擊。
       筆者已對自家兩臺彩電進行改造,均獲滿意效果。